打造太行山“益養農業”產業帶
加快優質農產品供給斷
摘自“鳳凰網河北綜合”公眾號
當前,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日漸成為國民經濟基礎性、戰略性和支柱性產業,主營業務收入近20萬億元,約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8%。有特色的農業產業,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。河北太行山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生態支撐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未來生態產業的集聚之地,但開發進程還較為滯后,河北省政協常委李國良表示,應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,加快建設京津冀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基地。
河北省政協常委李國良
太行山深處的生態“寶貝”不勝枚舉,如“雨水糧”“登山雞”“跑步雞”“門口菜”“峰坡藥”等,均有極大開發潛力。這是傳統山區農業出發走向“高端朝產業”叢生坦途的獨特資源基礎。
對此,河北省政協常委李國良認為,特色生態資源價值的變現,需要政府加大專門工作力度引領推動山區農業實現“四化”,包括數字化、網紅化、鏈條化以及定制化。而要實現“四化”同步推進,還需要搭建“1投2龍10中心26園”的太行山益養農業產業架構:
“1投”:太行山生態產業投資機構??稍谑煌顿Y集團基礎上組建或內部成立,整合相關財政資源,專事太行山生態產業輔助投資、投資引導、基礎建設等,用政府力量聚集市場力量。
“2龍”:一是選擇適合的農業龍頭企業,通過政府參股方式引導擔綱太行山益養農業領軍者;二是聯系京東或淘寶合作建設太行山益養農業云平臺。
“10中心”:益養農業大數據中心、科研中繼中心(科研轉化基地)、冷鏈物流中心、特色產品展銷中心(網紅集中展示基地)、網絡營銷策劃制作中心、深加工中心(加工企業鏈式集群)、消費者體驗中心、循環利用技術與運維中心、網絡平臺運維中心、需求研發策劃推廣中心。
“26園”:太行山區各縣各建設一個益養農業產業園區,并按照產品錯位、鏈式互動、循環利用的“一盤棋”思路,形成共生共贏發展格局。
李國良表示,龐然的市場、龐大的資源、龐雜的事業,單靠一人一企一團隊一區域,必是勢單力薄、蟻力推車。發展太行山益養農業,需要在領軍主體的帶領下,發揚組團、互動、共贏的眾創精神,創新發展眾創“共同體”“聯合體”“綜合體”,取得眾人拾柴、眾夢成真、眾利融合、眾志成城的“共生效應”。